流化床造粒包衣機是制藥、食品、化工等行業(yè)的核心設備,憑借高效混合、造粒、包衣一體化優(yōu)勢被廣泛應用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受物料特性、工藝參數、設備狀態(tài)等因素影響,易出現各類問題,直接影響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。本文針對流化床造粒包衣機操作過程中的常見問題,結合成因與解決對策展開詳細解析。
一、顆粒粒徑不均勻
顆粒粒徑差異過大是造粒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,表現為粗顆粒與細粉并存,無法滿足后續(xù)加工要求。其主要成因包括:物料初始粒徑分布過寬,導致流化狀態(tài)不均;霧化壓力不穩(wěn)定,霧化液滴大小不一;進風風速調整不當,部分物料流化不足而團聚,部分過度流化導致細粉過多。
解決對策需從三方面入手:原料預處理時通過篩分控制初始粒徑分布,確保物料均勻性;定期校準霧化器壓力傳感器,保持壓力穩(wěn)定在0.2-0.4MPa;根據物料特性精準調整進風風速,一般控制在1.2-2.0m/s,確保物料呈平穩(wěn)流化狀態(tài),同時優(yōu)化噴液速率,避免液滴過量導致顆粒團聚。

二、包衣層脫落或不均勻
包衣過程中易出現包衣層開裂、脫落,或表面出現麻點、氣泡等不均勻現象,核心原因在于:包衣液配方不合理,黏結力不足或固含量過高;進風溫度過高導致包衣液快速干燥,形成脆裂涂層;噴槍口位置偏移,霧化液未均勻覆蓋顆粒表面。
應對措施包括:優(yōu)化包衣液配方,適當增加黏合劑比例,將固含量控制在10%-20%,并確保充分溶解無沉淀;嚴格控制進風溫度,一般比物料熔點低10-15℃,采用“低溫慢干”原則,避免涂層驟干;調整噴槍口與物料床層距離至15-25cm,確保霧化范圍覆蓋整個流化區(qū)域,同時定期清潔噴槍口,防止堵塞導致霧化不均。
三、設備流化效果差
流化效果不佳表現為物料堆積在床層底部、氣流通道堵塞,甚至出現“死床”現象,主要由以下因素導致:進風風量不足,無法提供足夠浮力;物料濕度超標,顆粒黏結抱團;分布板開孔堵塞,氣流分布不均。
解決此類問題需采取針對性措施:根據設備型號與物料量,合理調節(jié)進風風量,確保氣流能均勻穿透物料層;投料前對物料進行干燥處理,控制含水率在5%以下;定期拆卸分布板進行清洗,清除開孔內的物料殘留,保證氣流順暢分布。
四、產品含塵量過高
生產過程中粉塵溢出過多,不僅造成物料浪費,還存在安全隱患,其成因主要是:引風風量過大,導致細粉被過度抽離;除塵裝置過濾效果下降;物料本身脆性大,流化過程中易破碎產生細粉。
對應的解決方法為:適當降低引風風量,平衡流化與除塵效率;定期更換除塵裝置的濾袋或清洗濾網,保證過濾效果;在物料中添加適量抗脆裂劑,或降低流化風速,減少顆粒碰撞破碎。